為落實響應深圳市政府對貴州省的對口援助工作,新潮公司在貴州民間助學促進會的幫助下,于2011年伊始便著手開啟了對貴州省納雍縣聯益小學的助學援建項目。作為國內專業的酒柜和酒窖品牌領導者,新潮公司一直肩負著社會公益推廣責任,并成立新潮公益基金重點扶助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,希望孩子們能夠享受更多的教育資源。
去年年初,在一次驢友活動里,新潮公司創辦人苗軻先生偶然獲知了“貴州民間助學促進會”這一民間慈善組織的信息,此后經多方核實與實地考察,苗軻先生決定攜手貴州民間助學促進會,以新潮公司的名義啟動“新潮成就夢想”完夢公益項目計劃,在貴州納雍縣教育局的監督下援建聯益小學教學設施,項目斥資13.5萬。
今年4月14日,新潮公司CEO苗軻帶領“新潮”志愿者,聯合貴陽市、畢節市、納雍縣的多名熱心人士,在納雍縣教育局和中心學校的有關領導陪同下再次走訪了聯益小學。山巒滿目,鮮有公路,寨子里沒有圍墻的觀念,因為戶舍就零落分布在山腰與山坳里,小汽車在凹凸狹窄的山路上蹣跚爬行了將近3小時,才終于窺見這錯落在山間的小縣——納雍縣,而那所謂的小學,實際上的教學點,則建在一塊相對平坦的空地上,青山為傍,田舍為鄰。從聯誼村去往小寨村的路上,我們同路者告訴我說:“你是比較幸運的,去年這個地方政府才出資修了這條路?!?/p>
納雍縣位于畢節市山區,耕種條件惡劣,生產力水平低,當地居民平均年收入不足2000,而且在傳統生育觀的影響下,村里孩子較多。由于村中的青壯年都已外出打工,所以只留下了老弱婦孺,孩子們的教育更是無人關注。聯益小學目前在讀學生就有207人,僅開設學前班至小學四年級課程。代課老師5人,由村中稍微認字的村民自發擔任,唯獨的一位公辦教師,也是今年年初才招到的。過去,村里僅有教室3間,其中兩間是租用的民房,20平米的房子內坐滿了90多個學生,教室內條件惡劣,墻體剝落,窗口破損,平日上課時,孩子們得4、5個人擠在一張桌子上,共用一套課本,教學資源嚴重匱乏。
村民對貧困的態度更多是習慣與麻木,別說村里的孩子,有時連村民也很不理解我們修建教室的行為,在他們看來擠擠有什么關系,沒有窗戶又有什么關系,在一個連個人基本衛生觀念都還沒普及的地方,你可以想象推廣讀書教育的艱辛。所以在簽訂的援建合同里,我們有一條明確規定‘所建校舍不能挪作他用’,就是怕被用作養雞養鴨了。
此外,并非付出就能收獲感激,很多時候面對的可能是排斥與猜疑。這些問題在納雍縣聯益小學的援建過程中尤為明顯,因為那里不僅僅是一個貧困山區,還是一個少數民族集居的寨子,當地部分居民為小發苗族(苗族的一個分支),部分觀念及傳統與漢族并不一致,所以在資助的同時更要考慮當地的風俗習慣,尊重本土文化。
針對這種情況,我們首先與當地的貴州民間助學促進會取得聯系,在他們的幫助下與當地的常駐志愿者進行深入交流,以求更好地了解村民需求,給予所需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來自香港的義工——英姐。自04年開始服務至今,她辭掉了工作,拋下了優質的生活,只身投入貴州的扶貧行動。早年缺乏安穩的休息地方,英姐常常睡在屋頂上,用玉米桿鋪地,但她一直未有放棄,而是幫助更多失學孩子重返校園。在她的個人精神影響下,更多志愿者投入到了當地的教育援建。
此次為新潮公司對聯益小學的前期資助,主要為該教學點興建三間鋼筋水泥結構的教室。今年四月,教室經過多方驗收投入使用,孩子們也終于能夠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讀書的樂趣。更可喜的是,在新潮公司的影響下,更多熱心人士了解到聯益小學孩子們的現狀。因此,來自湖南、貴陽、畢節市的多名志愿者自發捐贈了兩臺辦公電腦,一批書架、圖書、課本、文體用具等。這些善舉均獲得社會和貴州當地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,各方更希望藉此捐贈,讓更多的有心人士了解納雍,奉獻愛心。
更多內容鏈接:http://www.sicao.cn/viewnews.aspx?id=242
黔中早報:http://epaper.qbnews.cn/html/2012-4-17/17639_29617.html
貴州都市報:http://gzdsb.gog.com.cn/system/2012/04/18/011418439.shtml
相關視頻敬請關注: 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zk0Mjc1MjQ0.html